【手把手教】有杂志向你约稿?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!——谈谈学术期刊那些事儿

【手把手教】有杂志向你约稿?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!——谈谈学术期刊那些事儿

他们一定是看到我之前发的那篇SCI,觉得我的研究很吸引人,所以找我约稿!

你就发过一篇SCI,而且才1分多,怎么可能引起一个将近5分的SCI杂志关注。而且他们就算是联系也是找通讯作者吧?

有道理……可是它的官网上说影响因子4.77,被SCI收录……

我查了一下。这本杂志已经不是SCI/SCIE杂志……最后一个影响因子是2016年的4.778,但是2014年可引文章数是9篇,2015、2016是0……

啊……险些赔了夫人又折兵。话说你是怎么查一本杂志是不是SCI杂志呢?

听我慢慢道来……

本文内容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、经验和体会,并非什么金科玉律,想了很久还是决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。另外文中的内容只针对自然科学,不包括社会科学、艺术人文领域(文艺青年会来关注我们科的公众号吗?可能我想多了……)

欢迎大家在文后留言批评指正以及参与讨论

什么是“SCI”?什么是“SCIE”? 什么是“ESCI”?

现在大家都在说SCI,可是什么是“SCI”恐怕很多人不一定能弄清楚。

在很久很久以前……没有信息化的手段处理海量文献,想要检索文章非常困难,于是有人建立起了一个文献索引系统把文章分字段进行整理,添加索引(或是按照文章特征,或是根据文章引用关系),便于查找。最早这个文献索引系统是“一本书”,后来变成了“一张光盘”,而现在往往是“一个网站”。其中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(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, ISI)创立的科学引文索引(Science Citation Index,SCI)就是这样一个索引系统。当然,索引系统不可能把所有的杂志都包含进去,必然有一定的入选标准,SCI因其具有较高的纳入标准,再加上后来又有了科学引证报告(Journal Citation Reports,JCR)这种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,所入选的期刊自然成了大家心目中“优质期刊”的代名词。所以,我们可以认为,纳入SCI这个索引系统的杂志就是我们常说的“SCI”杂志。可见,不管是SCI的纳入还是JCR的报告,大体上讲都是以“期刊“为评价的基本单位的。

关于SCI、JCR、影响因子、分区等等这些事咱们以后有时间再慢慢说。回到正题。

也许你们听说过SCIE,这又是什么呢?SCIE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,Expanded顾名思义,它比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收录范围要广。但它们之间并非是什么纸质版、网络版、电子版之类的差别。那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究竟是什么关系呢?我们看看Clarivate官方(原来Thomson Reuters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被收购后成立的公司,也就是这一系列挠头的概念目前的主人)怎么说:

我的理解SCI是比SCIE更为“高大上”的一个集合。我们平时所说的“SCI”绝大部分情况下指的是SCIE,我所知的单位要求的“SCI”也是SCIE。因为真正所谓SCI里包含的杂志要少很多,指望发篇SCI毕业/晋升,有点难度。我查了一下,目前SCI杂志3736个,SCIE杂志9105个。当然,具体您的单位承认哪个还是得咨询“各有关部门”,毕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嘛。

什么又是ESCI呢?ESCI全称是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(注意缩写的S是Sources不是Science哦)。我们还是来看看官方介绍:

我的理解,ESCI比SCIE“低”,这部分期刊遵循同行评议,有一定的地区影响,具有进入SCIE的潜力(但不保证一定会最终进入SCIE,SCIE也不一定全部来自ESCI)。ESCI和SCIE之间没有重叠(与之相反,SCI一定SCIE)。而且所有ESCI杂志不会有Journal Citation Reports,也就是说不会有影响因子。只有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和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有每年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(Arts &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也没有,当然咱们肯定更关心科学领域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),但是ESCI的引用数据纳入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的计算。也就是说,SCIE杂志的文章被ESCI引用次数也被计算进影响因子。ESCI的期刊有7677个。

所以,ESCI恐怕很难纳入咱们平时说的“SCI”的概念,因为没有“影响因子”。所以带着“功利心”投稿的芸芸众生在投这些杂志时候可要三思了!!!

哪里能查到一本杂志是不是“SCI”杂志?

说的这么热闹,我怎么知道一本杂志是不是“SCI”杂志呢?有人说,查一下webofknowledge.com,文章被收录的就是SCI杂志。错!webofknowledge.com这个平台包含很多数据库,包括PubMed的主要数据来源Medline,所以你直接在webofknowledge.com检索和在PubMed检索差别不会太大。又有人说,那我在webofknowledge.com里把检索范围设置成“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”检索出来的不就是SCIE和SSCI了吗。错!“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”具体包含哪个集合是根据所在图书馆订阅情况而定的,可以包含:Arts &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;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;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;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。发现没有,我们的老朋友ESCI也在列。比如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买的就包含下图这些部分。另外,之前入选过SCIE现在又被排除的杂志,之前已经收录的文章并不会被“删除”。

每个图书馆购买的webofknowledge.com产品不同

那我从Journal Citation Reports里查到的,明确有当年的影响因子总可靠了吧?基本正确,但也不一定。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每个JCR年发布一次,一本杂志被踢出,当年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里也不会把它删除,只是下一年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里不再收录。例如“四大水刊”之一的Oncotarget2018年年初被踢出SCIE,但是Journal Citation Reports2018年6月才公布,在这个空档期,我们查的2016年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里还是会有Oncotarget,这时候要是把自己文章投过去,无异于49年加入国军啊……

正确的方法是用Clarivate官网的“Master Journal List”(http://mjl.clarivate.com/)查数据集合的详细收录情况。这里不仅可以查一本杂志归属于哪个集合,还可以查某个集合近12个月期刊名录的变化情况(添加、踢出、变更名称等等)。另外,我个人经验,这个界面的检索没那么“智能”,名字稍微有点出入都检索不出来,强烈建议用ISSN号检索(什么是ISSN号?见后文)。我一般会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和“Master Journal List”配合使用,以防万一。

杂志被“镇压”是什么意思?

一部分杂志,因为一些原因(自引率过高,引用行为异常等),使得引用数据“不可靠”,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当年会暂停公布这些杂志的影响因子,但是杂志并不会被立刻踢出SCIE,有种“留党察看”的感觉,这个就叫“Suppression”。下图是2017年(2018年公布的)Title Suppressions的情况(http://ipscience-help.thomsonreuters.com/incitesLiveJCR/JCRGroup/titleSuppressions.html)

什么是ISSN/DOI/PMID/wos入藏号?

年底“有关部门”统计成果的时候需要填写发表文章的各种信息,其中一些信息朋友们搞不明白,不知道去哪里查。

ISSN,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,国际标准期刊号。由8个数字组成的编码,旨在识别各种报纸、专业杂志、画报、期刊,无论其性质或载体版本(纸版及电子版)。ISSN号的格式如下,ISSN缩写后两组各四个数字,中间由连字符分开。第八个数字是根据前七个数字按模数 11算法计算得出的检验码。若计算结果为10,第八个数字可为“X”,以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。ISSN单独拿出来一般是指的纸质版“p-ISSN”,一些杂志还有网络版的ISSN——e-ISSN。例如,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Anesthesiology的ISSN: 0898-4921;E-ISSN: 1537-1921。

DOI,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,数字对象识别码。DOI是一套识别数字资源的机制,涵括的对象有影片、报告或书籍等等。它既有一套为资源命名的机制,也有一套将识别号解析为具体地址的协议。现在越来越多的杂志要求在参考文献中加入DOI号。如果说ISSN号可以理解为期刊的“身份证号”,那么DOI号就是文章的“身份证号”。 我们通过这个DOI号可以指向某篇特定的文章(当然,DOI号不仅用于学术文章)。是不是所有文章都有DOI号呢?不一定,但是大部分都有。DOI号一般在文章标题作者等信息的后面,PDF文章的页眉页脚等位置。有的杂志网站,文章页面的网址最后几位干脆就用DOI号。找出的DOI号最好粘贴到DOI的官网(doi.org)验证一下,看是不是跳转到正确的资源,我见过有文章写错DOI号的。顺便说一句,把PDF文件导入EndNote,有时软件会“自动识别”文章信息。其实EndNote识别的是PDF文件里的DOI号。

除了这些通用的识别系统,每个数据库还有自己的一套文献编号系统,比如收入PubMed的文章有PMID,收入PubMed Central(NLM的全文库,和PubMed不一样)的有PMCID,收入Web of Science有入藏号。只要去相应的数据库就可以查到了。

什么是OA杂志?

OA是Open Access即开放获取。以往,科研工作者发表文章不会收取费用(或者很少,或者只是彩图收费),但出版商拿到该文章的版权(没错,发表之后那篇文章版权就不归你了……),靠向读者收取订阅费覆盖出版费用,单篇文章贵到怀疑人生,一般是大学图书馆直接订阅数据库。通过这种途径,各大出版商赚得盆满钵满。然后科学界就拍桌子了,我辛辛苦苦做的研究,发表是为了与同行交流,凭什么你拿去做摇钱树。于是Open Access的概念应运而生,顾名思义,OA的文章读者是可以免费下载的(具体形式不一而足,有的是直接开放,有的是过一段时间后在开放,有的是在文章发表时可以选择)。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,获取时免费了,但是动辄上万的“出版费”需要作者支付(也有不花钱的)。一些OA杂志只有网络发表没有纸质版,甚至打破原来卷期的限制,直接出各种专题形式。总之,OA为科研成果的发表提供了更多的“想象空间”。有的出版集团看到了“商机”,“开发”出了许多OA杂志,甚至组建专门的出版公司经营OA系列杂志。对于OA的功过是非我们不做过多评价,大家在发表文章时一定要了解清楚杂志是否收取“出版费”,费用多少,单位能不能报销,需要什么凭证等等。正规的OA杂志一定会在Author Guideline或投稿时提醒作者相关费用,而不会文章接收之后突然要收钱。

什么是掠夺性期刊?

严格来讲,所谓掠夺性期刊并非什么官方定义。英文叫“Predatory open-access publishing”或“Predatory publishing”。因为没有一致性的定义,并且充满了争议,所以我也很难描述。大概就是缺少严格的同行评议或出版道德,只为了赚钱。美国的一个大学图书管理员Jeffrey Beall曾经做过一份“Predatory publishing”的名单,Beall's list of potential, possible, or probable predatory scholarly open-access publishers。但是这个名单并非什么官方认可,也没有权威性,来自Jeffrey Beall的判断,具有很大的争议性,里面有许多知名的OA杂志。因为争议太大,Jeffrey Beall已经停止了他的博客和这份名单(但是有其他人继承他的工作)。 “Predatory publishing”有一些所谓“特征”可以和大家聊聊,至于最终的判断大家见仁见智吧。这个特征来自维基百科Predatory open-access publishing词条:

快速接受文章,很少或没有同行评审或质量控制,收入了恶作剧和荒谬的论文。

只有在论文被接受后才通知学者文章费。

积极争取学者提交文章或在编辑委员会任职。

在未经他们许可的情况下将学者列为编委会成员,并且不允许学者从编辑委员会辞职。

任命假学者到编委会。

模仿更成熟的期刊的名称或网站风格。

对出版操作提出误导性声明,例如虚假地址。

不恰当地使用ISSN。

引用假或不存在的影响因子。

我个人的经验:查查这本杂志是不是SCIE,仔细查看它的JCR数据,核对ISSN号、名称、出版社、出版社地址、自引率、年发文量等等,杂志官网最好用谷歌检索,通过小木虫、medsci、researchgate等学术交流网站看看大家的反馈。当然,还要谨防“真假美猴王”,比如和正规期刊名字非常相似,网页做的也很相似的假网站。

参考:

clarivate.com

webofknowledge.com

wikipedia.org

issn.org

doi.org

doi.org

你收到过类似的“约稿邮件”吗?你是怎么选择期刊的?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。

再次强调一下,本文内容多来自我个人的理解,算是自己的学习笔记。水平有限,难免会有错误,恳请大家批评指正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